每個人都渴望被碰觸。
相戀的愛人,相挺的朋友,緊密的家人,亦或陌生人的【Free Hug】,一剎那的碰觸,包覆在人心之外如石膏般堅硬的殼,風化成沙,裸露熱烈的生命躍動,那血紅色的愛,正是人心最美好的一部。
當我們失去這份溫暖,當愛的媒介被病毒剝奪,心因而失去方向,迷途的心,在無助的社會徘徊,製造混亂的是病毒,毀滅家園的,是無所適從的人心。
每個人都渴望被碰觸。
相戀的愛人,相挺的朋友,緊密的家人,亦或陌生人的【Free Hug】,一剎那的碰觸,包覆在人心之外如石膏般堅硬的殼,風化成沙,裸露熱烈的生命躍動,那血紅色的愛,正是人心最美好的一部。
當我們失去這份溫暖,當愛的媒介被病毒剝奪,心因而失去方向,迷途的心,在無助的社會徘徊,製造混亂的是病毒,毀滅家園的,是無所適從的人心。
是過於絢爛的霓虹將夜晚投射為白日,亦或喧鬧的犬吠點燃靜默的空氣。街燈將雨水映照成千萬蠶絲劃破暗夜的布幕,敲打著鋁製屋簷,演奏出一場世紀交響曲。
我包裹在厚棉被之中,像被包裹在羊水的嬰孩,我的體溫溫暖著自己,棉被成為我與世界唯一的屏障,隔離喧囂,隔離煩惱,隔離冷酷,隔離現實,卻隔不開由內而外的吵雜聲響,隔不開腦中無限循環的電流,好似永不止息的螢幕保護程式,旋轉,旋轉著思想,彈跳,彈跳著四肢,思緒翻轉不息,軀幹翻滾不停,該如何拋出喧囂,拋出煩惱,拋出冷酷,拋出現實,讓一切靜默,讓我回到母體,讓我回歸純真。
而時間的流逝,只是將我越拉越遠。
推薦:慶功用的好酒,但不是用來豪飲的那種喔~
外表粗曠,內心卻溫柔體貼的男子,頗適合這瓶酒的形象
-=-=-=-=-=-=-=-=--=-=-=-=-=-=-=-=--=-=-=-=-=-=-=-=-
一個好故事該有的題材以及元素都擁有了,未知的旅途,時代衝擊下的小人物,禁忌的愛戀,神秘的馬戲團,可愛的動物;暢銷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具備以上素材也算是基本配備吧~
整部電影雖然沒有太多的驚艷,也不能說它不好看,表現堪稱平穩,娛樂性也不賴,Francis Lawrence曾經執導過康斯坦汀驅魔神探( Constantine )和我是傳奇( I Am Legend ),和前兩部比較起來Water For Elephants的內心戲相較起來多了許多,或許是導演本人想要嘗試新的電影類型所致。
Danny Boyle又再次運用他過人的影像技巧配合音樂、聲效的起伏,從影片開始到結束,每一個切割、色調、遠近的調配,讓一句話就說完的故事,牽動了觀眾90分鐘忐忑的心。
主角Aron Ralston剛掉入峽谷時的求救吶喊,鏡頭配合著演員James Franco的表情,視線跟著聲線,由上往下看的一線天,像飛鳥般起飛,緩緩的,越拉越高,越飛越遠,直到穿透光線,聲音也跟著擴散、消失,只見地殼宛如細繩的裂縫橫躺在黃沙遍地的荒野,一望無際,留下雲朵和依舊不停變動的自然循環,還有那深刻的無助和絕望,直接了當的將觀眾與Aron Ralston的心給糾纏在一起。
這是我從未體會的感覺,一股令我鬱悶卻又感覺溫柔的情懷,我不知為它冠上『憂愁』這個美麗嚴肅的名字是否合適。這股情懷如此充斥我心,如此自私,使得我幾乎為之感到慚愧,因為我一直認為『憂愁』是很高貴的。憂愁,我以前沒體會過;我只體會過鬱悶、遺憾,偶爾也體會過悔恨。今天,一股莫名的情節就像絲縷一般把我纏繞其中,又煩人又溫柔,使我和其他人疏遠。 - 瑟西爾
想像綠草如茵,一顆大樹坐落東方,坐在樹下的你,輕輕的倚靠著,經過一日曝曬那清新的泥土香撲鼻,你才剛將日安憂鬱闔上,看著前方小孩狗狗們奔跑跳躍,陣陣微風吹拂,時至秋季,抬頭望著碧藍天空,雲朵稀稀落落的圍繞在漸失光芒的斜陽,淡淡薄霧圍繞心頭,好多文字梗在喉嚨,卻欲言又止,於是將之吞下,還交思緒;站起身,拍拍褲上塵土,心裡念著「天要黑了,該回家了。」遺下背後夕照景色。
這是我剛閱讀完的感受,像突然吹襲而來的陣風,撩撥了髮絲,留下涼意,然後消失無蹤。
少女瑟西爾在故事當中,彷彿雙重人格般不斷自我衝突、自我矛盾,內心的意向,外在的表露,不停更換;直至她開始設局,開始了一場情感遊戲,依然左右徘徊在十字路口,來回踱步。直到最後一幕的到來,是命運幫助她做了選擇,或是她牽著命運的手走向如斯境地?
拉扯了18年的情感。
Dexter & Emma兩個人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,從有到無的Dexter,從無到有的Emma,看似完全平行的兩條線,卻在畢業的那個夜晚產生了交集,自此,每年的7/15號變成了他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天。
One Day在我觀影的歷程當中,並不是非常頂尖的影片,雖然好,卻又無法名列。然而不知道為什麼,在無眠的夜裡,它總是悄悄的重回心頭,卻在我想要敲進BLOG的同時,消失無蹤;在我飲酒之後,站在高台,望著底下男與女間的你來我往,性感挑逗,它又帶著一層薄薄的憂鬱,抽離我的慾望,讓我冷眼旁觀,陪伴著我走完夜半的街道,直到我坐在電腦前,登入,它便自我的心中登出,留下一片空白的編輯區域。
整理房間彷彿是一種儀式。
在生命旅程中創建一個中繼站,可以選擇堆積,也可以選擇丟棄,可以像是遊戲中的儲存點,也可以像是空間不足的硬碟,選擇刪除。
而我,到現在為止,都選擇了前者。
可能是我的長期記憶區塊比較薄弱,我最清晰的記憶來自於國小五年級下學期吧,或許,早上升旗典禮排排站時,因為剛好是在走廊升旗,所以每一班的排頭會接到另一班的排尾;發燙的雙手緊緊握著不知是否已被體溫融化的糖果,排在第一個的我,低著頭衝向隔壁班排最後面的女生,把糖果塞在她手上,再用最快速的速度衝回我原本的位置,我最後的畫面只停留在她低頭望著手上那莫名的紅色包裝紙之上;我為什麼會送她糖果?應該是我在三四年級時跟她同班過吧,或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