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關愛情
看著預告和海報,原以為是部關於愛情,在閉幕後發現愛情只不過是個小小的藥引。
讓我驚艷的地方是導演Sylive Testud的表現手法,看似簡易平常的敘事方式,卻讓女主角消失的個性、時光、記憶全部展現在觀眾的眼中,明確點要說是『想像』中。我沒看過小說,不清楚原著是如何表現女主角消失的12年,而在電影中那些消失的時間,卻僅僅靠著旁人的表情、言語活靈活現得出現在我腦海印象裡頭,其他的,完全沒有交代,沒有所謂應該要的交代,為何爭吵,為何個性巨變,為何懼怕,為何冷漠,為何?甚至連解釋消失的12年都只用了兩分鐘不到的片段帶過,就像片尾女主角所說:「 那些我消失的錯過的 」,如此手法,讓我們進入電影,我們跟著女主角的腳步,跟著她的困惑,跟著她看著旁人的反應,跟著她看見帳戶裡頭那些莫名其妙( 對於消失時光的她來說是莫名其妙沒錯 )的財富,重新自己建構出那些消失的時光。
或許是導演Sylive Testud出身實力派演員之列,所以運用此方式讓演員的表現空間也大大的提升了,對於女主角一晚之後的反常反應,反應之後的反應,反應之後的重新反應,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互動,一層層推疊出整部電影,這不是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,這是一部關於人,關於失去,關於自我的好故事。
唯一的缺點是結尾,真是令人有點措手不及阿。
關於自我
因為,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,只是後來才成為什麼 – 沙特
到底是什麼型塑了我們,是身分?是財富?是他人的印象?那些故事中遺漏的部分,女主角遺漏的所有,就這樣在他人的表現上重新的架構起來,看著保母和傭人的表情,我們懂了;看著學校老師和主任的眼神,我們懂了;看著丈夫的反應,我們懂了;看著下屬的雀躍和膽怯,我們又懂了。我們獲得得是什麼?坐在這位置上的我所建立的消失的時光,跟坐在隔壁的他,或是坐在前面的她,坐在後面的他,正在看電影的他她他她甚至是牠還是它,是相同的嗎?如果是,那我們憑藉的又是什麼?
是我們對社會角色的刻板印象?金融業該有的樣貌?主管該有的樣貌?每個人在社會上都被賦予了相同的模板,如果你聽到了某某人的朋友是工地工頭,浮現在腦海的是什麼?如果他是室內設計師,那又是什麼樣子?人們創造了社會,也用社會禁錮了自己,如果這些預設的印象並不存在,那這部電影不會有人看得懂,因為這是一部建構在虛無上的故事,而創作的人,是觀眾,是我們,而我們也依靠著他人的創作而活著,人們互相創作對方的生活,也由對方的印象創作自己的人生,如此循環不已,那真正的我還存在嗎?那是在哪裡?在他人的腦海裡,還是一切都是自己所產生的,一場夢境而已。
不只是愛情
回到最初,我們都是如此的相愛,心跳和悸動,渴求和慾望,是怎麼逝去的?電影沒解釋,卻是最好的解釋了。
想想過往,除了真正失去之後的回首探望,才能明瞭那些消逝的過程,反則消逝總躲藏於身後,直到最後一滴的愛情露水乾涸,才會現身,重重得給這段感情最後一擊。我們總在愛情最安心的時刻忽略,卻混然不知這才是最甜美的毒蘋果。
如果發現,又怎麼會消逝。
人生呢?曾幾何時,我們都那麼天真的笑過,我們待人和氣,愛開玩笑,不拘小節,為何在庸庸碌碌或是功成名就後就變了個人,年少時的熱情正義是怎麼變成膽小怕事,是什麼改變了我們做人處事的態度,是社會的逼迫還是現實的殘酷,還是我們自己忘記了?故事中的忘記,或許是獲得的另一種型式吧。
女主角的失去,其實是一種獲得。
一次重生的機會。
留言列表